软件系统可用性度量|如何衡量系统的高可用性
绝绝子65人阅读
1. 软件规模度量有哪些优缺点
软件规模度量分为:代码行技术和功能点技术等代码行技术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优点:用软件代码行数估算软件规模简单易行。缺点:代码行数的估算依赖于程序设计语言的功能和表达能力;采用代码行估算方法会对设计精巧的软件项目产生不利的影响;在软件项目开发前或开发初期估算它的代码行数十分困难;代码行估算只适用于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对非过程式的程序设计语言不太适用等等。功能点技术的优点和缺点是:优点:比代码行更为合理。缺点:在某些计算上,主观意识较为强烈!
2. 软件度量的过程度量
弗罗哈克(William A.Florac)、帕克(Robert E.Park)和卡尔顿(Anita D.Carleton)在《实用软件度量:过程管理和改善之度量》(Practical Software Measurement:Measuring for Process Management and Improvement)中描述了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关系。认为软件项目团队生产产品基于三大要素:产品需求、项目计划和已定义软件过程。度量数据在项目管理中将被用来:(1)识别和描述需求,(2)准备能够实现目标的计划,(3)执行计划,(4)跟踪基于项目计划目标的工作执行状态和进展。而过程管理也能使用相同的数据和相关度量来控制和改善软件过程本身。这就意味着,软件组织能使用建构和维持度量活动的共同框架来为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两大管理功能提供数据。软件过程管理包括定义过程、计划度量、执行软件过程、应用度量、控制过程和改善过程,其中计划度量和应用度量是软件过程管理中的重要步骤,也是软件过程度量的核心内容。计划度量建立在对已定义软件过程的理解之上,产品、过程、资源的相关事项和属性已经被识别,收集和使用度量以进行过程性能跟踪的规定都被集成到软件过程之中。应用度量通过过程度量将执行软件过程所获得的数据,以及通过产品度量将产品相关数据用来控制和改善软件过程。 软件过程的度量,需要按照已经明确定义的度量流程加以实施,这样能使软件过程度量作业具有可控制性和可跟踪性,从而提高度量的有效性。软件过程度量的一般流程主要包括:确认过程问题;收集过程数据;分析过程数据;解释过程数据;汇报过程分析;提出过程建议;实施过程行动;实施监督和控制。这一度量过程的流程质量能保证软件过程度量获得有关软件过程的数据和问题,并进而对软件过程实施改善。
3. 可用性概率度量
摘要
可用性:产品在特定条件下、特定时间或间隔执行特定功能的能力。它是产品可靠性、维修性和维修性的综合体现。常见的指标有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或MTTR(平均修复时间)。可靠性: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常用的指标是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可扩展性:易于扩展、应用程序和业务属性。它通常意味着界面友好,易于扩展,模块化设计正符合这一理念。
4. 如何衡量系统的高可用性
假设系统一直能够提供服务,我们说系统的可用性是100%。如果系统每运行100个时间内单位,会有1个时间容单位无法提供服务,我们说系统的可用性是99%。很多公司的高可用目标是4个9,也就是99.99%,这就意味着,系统的年停机时间为0.876个小时。关于如何衡量系统的高可用性,你是否了解了呢?看你是在学习运维的知识吧,推荐黑马程序员,现在基础班是免费的!
5. 衡量计算机可用性的指标是什么
A. MIPS 每秒运行多少百万个指令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
6. 什么是软件度量
软件度量是对软件开发项目、过程及其产品进行数据定义、收集以及分析的持续性定量化过程,目的在于对此加以理解、预测、评估、控制和改善。没有软件度量,就不能从软件开发的暗箱中跳将出来。通过软件度量可以改进软件开发过程,促进项目成功,开发高质量的软件产品。度量取向是软件开发诸多事项的横断面,包括顾客满意度度量、质量度量、项目度量、以及品牌资产度量、知识产权价值度量,等。度量取向要依靠事实、数据、原理、法则;其方法是测试、审核、调查;其工具是统计、图表、数字、模型;其标准是量化的指标。
7. 软件度量的产品度量
软件质量的生命周期及其度量软件产品度量用于对软件产品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之上推进产品设计、产品制造和产品服务优化。软件产品的度量实质上是软件质量的度量,而软件的质量度量与其质量的周期密切相关。软件质量度量模型软件产品的度量主要针对作为软件开发成果的软件产品的质量而言,独立于其过程。软件的质量由一系列质量要素组成,每一个质量要素又由一些衡量标准组成,每个衡量标准又由一些量度标准加以定量刻划。质量度量贯穿于软件工程的全过程以及软件交付之后,在软件交付之前的度量主要包括程序复杂性、模块的有效性和总的程序规模,在软件交付之后的度量则主要包括残存的缺陷数和系统的可维护性方面。一般情况下,可以将软件质量特性定义成分层模型。勃姆(Barry W. Boehm)在《软件风险管理》(Software Risk Management)中第一次提出了软件质量度量的层次模型。而麦考尔(McCall)等人将软件质量分解至能够度量的层次,提出FCM 3层模型(参见表5-13):软件质量要素(factor)、衡量标准(criteria)和量度标准(metrics),包括11个标准,分为产品操作(proct operation)、产品修正(proct revision)和产品转移(proct transition)。ISO 9126将软件质量总结为6大特性,每个特性包括一系列副特性,其软件质量模型包括3层,即高层:软件质量需求评价准则(SQRC);中层:软件质量设计评价准则(SQDC);低层:软件质量度量评价准则(SQMC)。
8. 软件质量属性的度量方法
随着软件的复杂性日益增长, 软件开发的周期以及费用也日益增长,软件质量的保证与提高越来越成为了人们高度重视的问题。软件质量的度量的理论和研究也随之发展起来,好的度量模型和标准能够有效地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和软件质量。本文主要介绍软件质量的概念和度量模型以及软件质量度量的方法,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一些展望
评论 | 0 条评论
登录之后才可留言,前往登录